红色旅游路线

线路:

1、枫林谷景门——十八罗汉林——石营房——御寇关

2、卧虎峰抗联小路——卧虎峰抗联密营——卧虎峰藏兵洞——八面威练兵场

 

线路特色

    在深山密林中徒步跋涉,重走抗联路,瞻仰抗联遗址,切身体验抗联艰苦岁月,感受抗联战士面对恶劣条件和穷凶极恶的敌人,矢志不渝,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民族气节。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八面威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

*┄┅┄┅┄┅┄┅┄**┄┅┄┅┄┅┄┅┄**┄┅┄┅┄┅┄┅┄**┄┅┄┅┄┅┄┅┄**┄┅┄┅┄┅┄┅┄**┄┅┄

 
      枫林谷主峰八面威海拔1305米,位于宽甸县青山沟镇和桓仁县交界处,为辽宁第五高峰,山势雄险,风光秀美。
      抗日战争时期,杨靖宇将军在建立老秃顶子、西北天抗日游击根据地后,为扩大游击区域,贯通以八面威、老虎洞沟和刀尖岭等为中心的东南路根据地,指示人民革命军第一师于1935年秋在这里建设了营房、指挥所和练兵、野战医院等设施,八面威便成为抗联在桓仁东南路的核心活动区和主要根据地,一直沿用到1938年2月。这个地方早年叫作“大荒沟”,为提升士气,杨靖宇将军所以就用了距离这里稍远的八面威山命名了这个游击区。
      八面威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包括石营房、卧虎峰抗联密营、藏兵洞、御寇关、抗联小路及练兵场等。
*┄┅┄┅┄┅┄┅┄**┄┅┄┅┄┅┄┅┄**┄┅┄┅┄┅┄┅┄**┄┅┄┅┄┅┄┅┄**┄┅┄┅┄┅┄┅┄**┄┅┄┅┄┅┄┅┄**┄┅┄┅┄┅┄
 
 

石营房

     石营房为几块巨石组成,坡顶巨石长9.3米,宽9.5米,厚1.4米1936年7月,在一次战斗中,“天下好”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后人为了纪念他,称其曾经住过的密营为“石营房”。1934年12月,杨靖宇和李红光率东北人民革命军一军一师挺进宽甸、桓仁至此,巩固抗日游击根据地。如今,当年战士们用作栖身的石营房,养伤的藏兵洞,与日军作战的御寇关等抗战遗址依然可寻,见证着东北抗联时的艰苦岁月

 

卧虎峰—抗联密营

    营房基址长约10米,宽约4.5米,前面平坦的地方为练兵场,长20米,宽12米。这处遗址内曾出土过子弹、斧子、勺子、铁锹等遗物,都是当年抗联遗留下来的。抗联的两次西征,使抗联部队规模和实力锐减。面对日伪军事进攻和诱降的险恶形势,抗联一师在本溪地区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杨靖宇将抗联部队分散成小股部队,转入深山老林,开始了更加艰苦的露营生活。

卧虎峰—藏兵洞

    山洞长17米,高8米,最宽处为4米,最多可容纳20多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县党史部门在全县调查抗联遗址过程中,在藏兵洞内的最深处的一块石板下发现了手榴弹、机枪子弹等弹药,断定这就是抗联一军一师1935年至1938年期间重伤员养伤的地方,也就是一所简易的抗联医院。

御寇关

    御寇关当地人早年叫作“鬼子门”,它是由两侧的崖壁天然形成的关口,高30余米。据老人回忆,杨靖宇军部直属部队当年曾在这里伏击过日本守备队,打死打伤日伪军10余人。

练兵场遗址

    【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练兵场遗址】练兵场位于和平林场区域内普乐堡镇大青沟村与宽甸满族自治县牛毛坞乡交界的八面威山上,长约1000米,宽约500米,地势平坦、宽阔,上面有100平方米的平台,当地人称为点将台。这处练兵场周围都是茂密的树林,抗联战士在这里练兵十分理想。这处练兵场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于1935年修建,1938年随着抗联一军陆续向集安转移,练兵场逐渐废弃。

    还有抗联小路等遗址,枫林谷森林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体验游成为许多游客的出行首选,大家或组团或自驾,前往革命遗址,追寻红色记忆,聆听红色故事,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创建时间:2020-07-25 14:37